联盟成员>MORE
12
11
    天河区图书馆于1992年2月正式成立,2000年底迁至龙口西路80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该馆直属区文化局领导,有管理人员12名。一楼报刊阅览室300平方米,报纸200种,期刊485种;二楼儿童阅览室300平方米,坐席230个,各类图书杂志1280多册;三楼成人借阅室300平方米,坐席60个;五楼自学室300平方米,坐席64个;此外还有电子阅览室等。2003年,读者15万人次,书刊外借35万册次。 
12
10
暨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8年,现由校本部(石牌校区)、番禺校区、珠海校区、华文学院、深圳旅游学院图书馆5个馆组成,馆舍总面积80099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约9100个。 图书馆文献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截止2016年12月,所有校区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392万册,其中校本部和南校区共有308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16万余册。近年来,图书馆引进了大量的数据库及电子书刊资源,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0种,中外文电子书约223.1万种,电子期刊5.1万种。校本部图书馆与各分校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形成了共建、共知、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并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图书馆特点。采取单一进出口,藏、借、阅一体化的大流通管理模式,读者不仅可以携包自由进出,而且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除了多媒体培训室、教师博士专区、自助复印机、自助还书机、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杀菌机等服务设施外,还配有独立的研修室、学术讨论室供承担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使用。 图书馆以“书香暨南,悦享人生”为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馆域氛围;拓展数字资源,凸显馆藏特色;厚植科研实力,推进文化传承”为核心任务,不断完善与教学、科研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拓展服务层次,提升服务内涵。除提供书刊借阅、文献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外,还提供科技查新、国际论文统计、学科评估等深层次学科服务。通过“暨南书悦会”品牌,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1995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现收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逾3万册,各类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2011年建成“华侨华人民间文献展示室”,收藏并对外展示400余种晚清民国时期相关华侨华人的证章、契约、侨批、口供状等珍稀民间文献。2016年11月,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设立专门网站(http://hqhr.jnu.edu.cn),开发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量达26万余万条,并建成书刊全文数据库提供在线浏览服务。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目前,世华馆/华人中心已成为收藏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文献资源数量最为丰富、种类最为齐全的文献重镇。 2009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馆藏线装书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原版民国图书约70000册,期刊约500种2200多册。 2010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的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Z15),是目前广东省高校仅有的两所综合类查新工作站之一。 百年暨南,人文荟萃。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秀的人文底蕴,成为莘莘学子博览群书、获取知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孕育人才的第二课堂。全体图书馆人始终以忠诚的事业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努力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全体暨南人最温馨的精神家园”和“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图书圣地”。
12
1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前身是原广东民族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7年。创立初期,管理人员仅有3人,藏书大多由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赠送。1975年图书馆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全部馆藏进行了分类编目,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目录体系,为图书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打下了基础。1994年图书馆引进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SulcmisⅢ),2001年建成图书馆网站(http://lib.gdin.edu.cn/),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2002年和2005年分别与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合并,目前图书馆由校本部、西校区、南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为1.24万平方米。   图书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特藏部、期刊部、西校区读者服务部、北校区读者服务部、白云校区典藏借阅部和白云校区读者服务部,分别承担着基础性和专业性的文献服务工作。长期以来,图书馆通过引进、进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培养、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强、服务技能过硬的专业队伍,现有正式职工6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49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1.67%。   经过多年的建设,图书馆已经逐步建立起涵盖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中,民族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文献为特色馆藏。截至2016年6月13日,纸质馆藏总量为212.4997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4500余种。本馆收藏的特色文献包括:民族学文献、职业技术教育学文献、学者文库(本院教职员工的学术成果)、古籍、新线装书、民国丛书。其中,馆藏古籍、新线装书6002册、民国藏书5462册,最早的古籍是乾隆壬午年即1762年重刊的《战国策注》,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本地镜像中文电子图书为75万余种,通过文献传递获取的读秀知识库电子图书285万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23.9万余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0.8万余篇;引进了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知识平台、SpringerLink等20余种大型全文数据库;百链外文搜索和万方外文文献检索系统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方式获取外文文献;此外还有《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并建有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广师学者文库及线装图书、古籍文献等专题书库,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各分馆使用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了无缝连接和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及文献资料的通还通借。   2005年以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一所技术师范类院校图书馆,承担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项目的建设任务,为本院和全省职业技术院校提供较系统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2008年图书馆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研究》课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在职业技术院校推进信息素质教育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不断开展优质服务。每年接待读者约62万人次。图书馆实行每周七日从早到晚不间断开放,周开放时间达112小时,图书馆网站24小时开放访问。通过借阅、代借代还、代查代检、定题跟踪、查收查引、参考咨询、新书推荐、书评、编译、远程文献传递、书展、板报宣传、读者培训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图书馆先后编制了多份《国家、广东省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精品(开放)课程统计分析报告》、《全国八所技术师范类院校学科专业、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报告》、《“十二五”期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期刊论文统计分析报告》、《学者学术影响力引证分析系列报告》等信息分析报告,围绕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提供参考信息,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图书馆每年定期举办服务宣传日、“世界读书日”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名人讲座、征文比赛、书签设计比赛、阅读推介、特色书展、图书交换、图书漂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读者信息素质。   在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业务和服务的基础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还积极尝试联合办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与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等十一馆联合开展发放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通用借阅证、协调外刊采购、编制中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开展学术交流和联合建立免费数字资源数据库等业务,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此外,图书馆还与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关系,读者可通过办理通用借书证到这两个图书馆借阅图书。   2015年6月,图书馆正式加入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并根据已开展的业务特色和发展规划,加入了该联盟的“馆员培训中心”和“文化建设中心”。   未来几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白云校区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新馆即将落成,届时图书馆将为读者创造一个更加现代化、网络化、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并致力于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一所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11
13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由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农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并接纳了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藏书和设备。现有馆舍于1987年落成,经扩建总面积达3.25万平方米,“十五”期间,学校还规划新建东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34.87万册,其中纸本图书149.77万册,电子图书55.10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国内外重要数据库41种(截止2004年10月底)。文献覆盖农、工、文、理、经、商、法、艺术、体育等多学科,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文献收藏最为丰富,中国农业历史古籍文献收藏颇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物存放单位。 截至2013年6月30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到748.13万册,其中:纸本文献231.51万册,电子文献折合馆藏516.62万册。文献资源覆盖农、工、文、理、法、经、管、生物、艺术等多学科,已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载体、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文献为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保障体系。 
11
07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始建于2001年5月。2006年8月现广州馆大楼落成,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2014年9月清远分馆大楼落成,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医药、经营、艺术设计和文史等学科文献为重点,岭南文献为特色的藏书体系。为学院的教学工作、科研创新与学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截至2013年9月,馆藏纸质图书136万,报刊800多种。购买了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iLearning外语学习资源库、超星名师讲坛学术视频库、“软件通”计算机技能视频库、百链学术搜索、读秀学术搜索、维普考试系统等电子资源,电子资源总量近60万种。文献资源总量超过180万册。   全馆有设有馆长室、行政办公室和五个业务部门:广州校区流通服务部、分编部、信息技术部、清远校区流通服务部、清远校区信息咨询部。广州总馆共有书刊服务楼层4层、电子阅览室1间、语音学习室1间,研讨室3间,视听室2间,教学试演室1间,声像阅览室1间,阅览座位1300个,专用计算机114台。清远分馆共有期刊阅览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多功能报告厅1间,阅览座位1268个,专用计算机66台。另外在新南校区第四教学楼还设有一处分馆。图书馆局域网与各教学单位、管理部门、实验室、宿舍相连通,读者可以畅通无阻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办理网上图书续借、预约等手续。   馆藏特色 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经营、艺术设计、国学等各学科文献为重点,以岭南地方文献的收藏为特色。   特色服务 2003年以来,学院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投入资金,先后采购了多套高性能的服务器及各种先进的网络设备,建成了图书馆现代信息化化网络平台;安装了SULCMISIII系统,实现了图书馆采、分、编、流等业务全程自动化管理;添置了麦达专业视频点播系统,构建了随书光盘发布平台;自主开发了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现代化数字化水平跨入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建设,为数字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便利,先后实现了网上新书报导、网上重点图书推荐、网上图书预约、续借以及网络咨询服务活动。光盘发布和点播系统的应用,是学院任何电化课室都可以随时利用的图书馆电子资源。

移动图书馆

图书馆微信